嘉義梅山的瑞峰村是山麻雀的家鄉,在這裡茶農們保留部分茶園耕地,改種植山麻雀的主要糧食-小米、高麗菜,同時也在電線杆上設置巢箱,以「供吃、供住」策略,積極落實生態保育與山麻雀復育行動。透過農村水保署媒合,將友善管理的茶園茶籽製成手工液態皂,讓一級保育的山麻雀與瑞峰社區的茶農一起在這片土地上永續共存。

觀看影片

古峰咖啡使用有機肥料的無農藥及友善環境的栽培法,原本預計還要再擴大開墾種植咖啡,但是藍腹鷴也時常於園區出沒,為了這些嬌客,特地保留一片竹林,做為藍腹鷴棲息地。

觀看影片

大力有機農場佔地100多公頃,就在雲林「諸羅樹蛙保育區」裡,為了保護諸羅樹蛙的生態棲息地,堅持無化學農藥耕作及保留10%不耕作地,讓消費者不只是買到自己的健康,同時也是對於生態保育的一種責任與貢獻。

觀看影片

因為知道竹林跟諸羅樹蛙的關係密不可分,所以友善諸羅樹蛙合作社的農友,在耕作的方式是採用友善跟有機的,我們也會在田間處理一些小水坑,讓諸羅樹蛙在這邊能夠順利繁殖、復育。因為我們不想以後的孩子,只能在圖片跟影片裡面認識諸羅樹蛙。

觀看影片

水林小陳的園區,從101年就做有機驗證到現在,採無農藥無化肥的耕作,所以農場現在生態非常豐富。 有機認證的農地,可讓孩子們無憂的踏進泥土裡,享受安全天然的地氣,接觸土壤中的優質微生物。金黃鼠耳蝠是水林地區重要台灣特有種生物,它是一種遷徙性的蝙蝠,因為這邊的水源非常的乾淨,還有昆蟲,成為金黃鼠耳蝠的主要覓食環境。

觀看影片

食蛇龜為一級保育類,瀕臨絕種。特生中心與湖山水庫人文生態保護協會合作的野放試驗,野放後必須持續監測,居民協助特生中心進行具有科學價值的資料收集,同時也辦理課程教導民眾認識食蛇龜,社區居民也組成食蛇龜巡守隊進行食蛇龜保育巡護,遏制非法盜獵之行為。

觀看影片

南港社區的田區有非常多的臺灣野兔,為了保護野兔皆採用有機耕作,每當在整理田區時都會刻意留下野兔愛吃的馬草提供食用,幫助減少發生陸殺的可能,讓野兔可以更安全、更舒適的在這裡繁衍。

觀看影片

儍農老爹的田區有五分地,都是以無農藥、無化學肥料的方式在栽種,後來發現在這塊土地上出現彩鷸,儍農老爹特地留了一分多地的棲地供彩鷸居住,讓無農藥栽培的農作物與彩鷸都可以生活在這一塊淨土上,達到棲地共享目標。

觀看影片

秉持著「要種就要人能吃的東西」的初心,玫開4度園區栽培的玫瑰花完全不施用農藥、化學肥料及除草劑,也因此園區到處可見各種蝴蝶蜜蜂等昆蟲,更是出現保育物種臺灣鳳蝶。同時也另闢園區,整理蝴蝶食花區,期待未來翩翩飛舞的漫天蝴蝶。

觀看影片

一新社區是以茭白筍為主的社區,在生態調查當中發現了二級保育物種-臺灣白魚,為此一新社區打造「魚茭共生」的友善環境,採用友善及有機的栽培方式,讓臺灣白魚能夠在這邊生存,附近的農民也提供了非常多的避難池,讓臺灣白魚有個家。

觀看影片

南平山道田生態農場完全以有機種植,沒有化學肥料和農藥,可以減少有毒物質危害,而且因為是有機耕作,有助於改善土壤質量,因此在農場上游的湧泉口發現了三級保育物種-金線蛙,為了保護金線蛙,農場種植許多的九品香水蓮花,除了可以成為農場的經濟作物以外,更是能讓金線蛙有個藏身之處,同時也可以達到棲地共享之目的。

觀看影片

蜜蜂怕農藥,因此四季蜂收營造適合的棲地來設置蜂箱。後來在棲地中發現二級保育物種-東方蜂鷹,牠們以蜂蛹為主食,每當野外食物匱乏時就會跑到養蜂場去覓食。因此四季蜂收刻意保留不要的蜂蛹,留置給東方蜂鷹享用,讓蜂鷹和蜜蜂能有一個共有、共好的生活環境。

觀看影片

集元果觀光工廠在集集開設全台第一家「友善石虎」農作直販所商店「蕉織環創坊」,商店結合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,以石虎保育為出發,提供在地生物及環境保護的最大保留。此外,也集結了友善石虎標章的農友共同推出石虎蔬果箱,除了給予消費者安心的保證,更能提供一起參與生態保育及保護在地的農友有安心的收入。集元果長期與南投中寮鄉永福社區合作,採購在地香蕉研發製作,成為現今集元果的熱銷產品「蕉薯叔」香蕉片。

觀看影片